据证监会官网更新的基金管理公司变更5%以上股权及实际控制人审批列表中,泰达宏利的接受第一次反馈意见日为2018年3月7日,这意味着,泰达宏利的股权变更已正式进入审查阶段。
基金行业的股权变更并不出奇,但股权变更后更名次数如此之多的基金公司实属罕见。实际上,投资者对于泰达宏利基金频繁变动公司名称颇有微词。
泰达宏利在回复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股权变更尚未正式获批,不方便透露。”对于公司在行业排名下降较多,泰达宏利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稳健的回报,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
改名最多的基金公司
2002年7月,湘财证券、山东鑫源控股、大庆石油管理局和新疆证券共同发起成立了湘财合丰,分别占40%、30%、15%和15%的股权。
公司成立伊始,便迎来了股权变更和更名。2003年,湘财合丰率先引进外资机构,湘财证券让出3%、新疆证券和大庆石油管理局各让出15%的股权,引入荷兰银行,湘财合丰随即改名为湘财荷银。
而正是在这一年,首批合资基金公司被允许设立,湘财荷银亦因股权变更摇身一变,成为合资基金公司。
不过,该公司的股权变更却未停止。2004年8月,山东鑫源控股将旗下30%的股权转给湘财证券,后者占67%的股权,湘财荷银仅剩两位股东。但不到半年,2005年2月,荷兰银行将33%的股权转让给了荷银亚洲。
2006年4月,湘财证券也将股权转让。天津泰达集团旗下北方国际(17.140,0.15,0.88%)信托受让51%,余下的17%由荷银亚洲接替,注册资本从1亿元增加到1.8亿元人民币。公司第二次改名,因北方国际信托隶属天津泰达,更名为泰达荷银。而随着湘财证券的退出,意味着发起股东已全部退出。
2010年3月,原外方股东荷银亚洲所持有的股权全部转让给宏利金融旗下的宏利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公司正式更名为泰达宏利。股权结构相应变更为:泰达控股旗下的北方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51%;宏利金融旗下的宏利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持有49%。
然而,这一切并未终止,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2017年3月10日,证监会又一次接到了泰达宏利的股权变更申请。
除此以外,股东变更往往会引发人事变更。公司的前几任总经理李克难、林伟萌等都很快离职。2010年宏利入主之时,时任泰达宏利总经理缪钧伟曾表示,好的企业反复更名绝对是硬伤,多次更名亦影响了公司零售市场的发展。
失去的十年
据海通证券(11.410,0.10,0.88%)研究所金融产品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17年末,泰达宏利剔除货币基金后的资产管理规模为237.93亿元,在行业内排名第50位,而2016年年末的数据为291.6亿元,行业排名第47位。规模比前一年减少了53.67亿元,缩水了18.4%。
财汇数据显示,在2007年末,泰达宏利的资产管理规模为357.3亿元。从资产管理规模的角度来看,在过去的十年里,泰达宏利在行业里的影响不升反降。
过去十年里,经历过资产市场的多次波动,泰达宏利的资产管理规模亦随之起伏,但整体未见起色,一直在200亿-300亿元的区间徘徊。2008年末,泰达宏利的规模是280.16亿元,2009年伴随着股市的反弹增长至302.46亿元,2010年公司的规模则大幅度缩水至259.05亿元,2011年公司的规模则是继续缩水至219.87亿元。而该公司2013年末、2014年末、2015年末的规模分别为327.3亿元、254.95亿元、357.96亿元。
实际上,合资基金公司的公司治理曾经引发过行业的讨论。到底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还是“做生不如做熟”,一直是中外股东双方争论的焦点。对于有一方股东主导的基金公司而言,情况会较为乐观,而中外股东旗鼓相当的公司,难免双方都想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话事权,于是不断安插自己人,让公司治理更加混乱。
泰达宏利的外方股东宏利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是加拿大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目前在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已经拥有9家资产管理公司,全球合计超过370位投资专家,并且与泰达宏利本地的投研团队每月都会举行交流会议。
从现任总经理刘建的从业经历来看,其与中外股东方均未有很深的渊源。刘建曾就职于建设银行(7.390,-0.09,-1.20%)、中信银行(6.440,0.04,0.63%)、中银国际证券等大型金融机构,2014年10月加盟泰达宏利,2015年4月起任泰达宏利副总经理,2015年8月起任总经理。
不过,一位基金业资深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股权变更本身是中性的,真正对基金公司影响较大的是其公司治理。譬如,与泰达宏利同期成立另外一家基金公司招商基金,亦经历过多次股权变更,2017年末剔除货币基金后规模高达1828.37亿元 ,已经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上述人士认为,招商基金的股权变更,让其变成了一家纯内资的基金公司,从而摆脱了合资基金的一些枷锁,加上强大的股东背景,公司反而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期。
投研能力对于基金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对于像泰达宏利这类股东并不掌握太多渠道资源的公司来说,业绩表现尤为重要。遗憾的是,泰达宏利的投研品牌在近年亦日益褪色。
从基金经理的履历来看,泰达宏利现有19位基金经理中,拥有5年以上基金管理年限的仅3名,分别是邓艺颖、刘欣、李坤元,其中邓艺颖、刘欣来自于公司的内部培养渠道。
事实上,在基金行业,泰达宏利的投研团队一度闪光。以泰达宏利成长为例,2003年成立以来即表现出色,于2004-2006连续三年荣获金牛基金奖,曾经为投资者带来过丰厚回报。截至2017年3月23日,泰达宏利成长成立以来收益高达664.58%。然而,该基金近几年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泰达宏利成长这只历史业绩优异的基金,其近三年收益率竟然为-26.65%。
实际上,正是往任基金经理的出色表现成就了泰达宏利成长的历史业绩。刘青山与王勇在管理彼时的泰达荷银合丰成长业绩均表现出色。2008年,王勇任基金经理的泰达荷银合丰成长夺冠,该公司的投研亦受到较多关注。2013年3月,刘青山接任了缪钧伟的总经理职位。不过,仅仅两年之后,刘青山“公转私”,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
泰达宏利成长的表现并非孤例。泰达宏利行业亦创造了465.1%的累计收益。不过,其近3年的业绩亦为-23.41%。除此以外,其他两只历史收益较为出色的基金泰达宏利周期与泰达宏利稳定,近3年亦业绩平平,其中泰达宏利周期的近三年收益为-1.49%,这只成立以来收益高达502.39%的基金,在2017年末的规模仅为1.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