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近千亿市值“光环”的血液制品企业上海莱士这次跌在了“炒股”上

2018-04-04 12:42:43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顶着近千亿市值“光环”的血液制品企业上海莱士(002252.SZ),这次跌在了“炒股”上。

日前,其披露2018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2018年1-3月风险投资产生损失近9亿元,或导致一季度净利润预亏6.53-7.19亿元。

对此,上海莱士解释称,“2018年一季度,国内证券市场波动较大,预计公司2018年一季度投资业务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8.9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6亿元,减少净利润8.16亿元”。

可供对比的一组数据是,其2017年预计净利润仅8.5亿元,也就是说,“炒股”三个月,直接吞掉了其一年净利润。

尽管因停牌逃过一劫,但是这家市盈率77倍的公司,如何扭转“炒股”亏损,以及拓展主业空间,仍是市场焦点。

4月3日下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尝试联系上海莱士董秘刘峥,但电话无法接通。

不过,上海莱士证券事务部人士表示,投资亏损主要是持有万丰奥威(12.410,0.00,0.00%)和兴源环境(19.990,0.00,0.00%)这两只股票,“主要是第一季度的市场变化,因为是公允价值变动,目前还是账面上的亏损,目前这两家公司都停牌了,我们是卖掉还是继续持有,要等其复牌后再做计划”。

炒股“踩雷”预亏9亿

上海莱士涉足证券投资“生意”,可以追溯2015年初的大牛市前夜,上海莱士一头扎进了A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其对万丰奥威(002085)、兴源环境(300266)、富春环保(8.410,0.01,0.12%)(002479)三家公司情有独钟。

2015年1月22日,上海莱士买入万丰奥威1900万股(因权益分派,后变更为4180万股),耗资4.96亿元,均价26.1元/股。

2016年2-3月期间,其以6504.5万元增持万丰奥威232.52万股,累计持有4412.52万股(权益分派,后变更为8825.04万股)。

在2016年10月的高位上,上海莱士分别卖出万丰奥威3000万股、1700万股,合计揽下6.68亿元投资收益。

到了2017年6月,上海莱士又花费3.19亿元买入万丰奥威2005万股。

2017年三季度,其仍持有万丰奥威6955.9万股,累计投资收益6.74亿元。

除了直接持股,上海莱士还通过资管计划和信托计划间接买入兴源环境。

2016年4月-2017年9月之前,其分别以3亿元、1.5亿元、3.33亿元自有资金认购天治星辰5号资产管理计划普通级份额、爱建民生汇博1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劣后级份额,厦门信托金鸡报晓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劣后级份额,累计持有兴源环境6837万股(1800万股已卖出)。

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上述投资累计获得收益2.814亿元。

上海莱士还曾重金押注了富春环保。

2015年6月11日,上海莱士耗资1.98亿元买入富春环保1000万股。当年9月17日,花费1.8亿元增持富春环保2000万股。

不过到了2016年底,其出售上述股票获得1133.02万元。

2015年-2016年,上海莱士净利润分别为14.42亿元、16.13亿元,其中非经常性损益占比均在50%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为投资股票收益,分别高达8.75亿元、8.29亿元。

“非经常性损益超过公司营收的10%就值得关注,超过30%比例有点偏高了”,4月2日,上海一家新三板公司财务总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凭借“炒股”支撑起半壁江山,上海莱士经历风生水起,亦遇到江湖险恶。

“当时公司看好这两家企业,在2015-2016年买了,长期持有,他们的业务和我们的业务也没有关系,我们只是单纯做财务投资”,4月3日,上海莱士证券事务部人士就此解释,“作为行业内的优质企业,我们认为其目前遇到了短期的市场系统性风险”。

2017年11月23日,上海莱士再度出资2.5亿元及1.8亿元认购两个信托计划,分别购入万丰奥威2295万股(均价15.9元)及兴源环境1258万股(均价25.8元/股)。

不过,2018年以来,万丰奥威累计跌幅达30.67%。一个关键节点是,3月2日其宣布终止筹划一个多月的重组计划,复牌当天即遭遇“一字”跌停。3月5日晚间,万丰奥威“闪电”停牌,称拟筹划非公开发行事项,收购控股股东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持有的万丰实业51%股权,却让不少投资者质疑“停牌太过随意”。

值得一提的是,万丰奥威停牌前价格仅为12.41元/股。

兴源环境的情况不尽如人意,2018年以来累计跌25.96%,目前其因收购杭州绿农环境工程有限公司100%股权而停牌中,停牌前价格为19.9元/股。

据此前公告推算,上海莱士仍持有万丰奥威和兴源环境约9250.95万股、5038万股,而两家公司的复牌表现,仍然未知。

主业受困另有隐情?

三个月“炒股”亏掉一年净利润,以血液制品为主业的上海莱士寄情于二级市场投资,到底是不务正业还是另有隐情?

此前,上海莱士在2017年业绩快报中预测,2017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28亿元,较上年减少17.13%。2017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50亿元,较上年减少47.28%。

无论是从上海莱士2017年预计净利的同比腰斩,还是从其近期的资本运作趋势来看,其主营业务在近年来陷入发展瓶颈而增长乏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寄希望于投资收益获得业绩支撑,或是其目前“炒股”的主要动因。

4月3日下午,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就此分析,“目前全国单采血浆站数量200家左右,但因为国家对血浆站设立和管理等管控,很多地方不再增加采血站,整体上限制了采血市场的流动性,对血液制品企业而言,尽管其生产的产品需求大,但是供应跟不上,产量放大及业绩大幅增长,存在一定难度。”

此外,上海莱士正筹划与控股股东科瑞天诚及其下属子公司天诚国际的重大资产重组,拟以160亿元收购天诚国际控股的两家境外血液制品企业BPL及BiotestAG。

“公司业绩增量源于现有业务潜力的挖掘,以及通过并购的方式,国内国外都会考虑,此次重组,我们希望将控股股东在海外收购的两家血液制品企业,注入上市公司。”上海莱士证券事务部人士还提道。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