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催收”已成灰色产业链 专家:先规范催收行业

2020-01-15 14:33:13 来源:南方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反催收’不仅严重干扰社会稳定,还会将极大破坏社会信用。”近日,第五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会上,由《南方日报》1月3日A11版刊登的《起底“反催收”》所关注的“反催收”灰色产业链成为专家学者、行业代表热议的话题。

共识

“反催收”成为行业新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刚认为,“反催收”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特别是消费金融行业一个新的风险点——部分借款人通过多种渠道、高频率投诉金融机构,以达到“逃废债”的目的,这种行为逐渐职业化、中介化、标准化。

王刚对此表示担忧:“‘反催收’已经严重影响消费金融业务的正常开展,进一步来说,还会对社会信用体系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

对此,机构深有感触。马上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助理胡伟说,消费金融公司深受“反催收”困扰,催收变得极具挑战性。信也科技联席CEO章峰也表示认同,“反催收”已经对公司业务造成影响,部分用户通过恶性投诉等方式意图减免利息乃至免除借款。

“监管部门面临大量的借款人投诉时,很难判断哪些是恶意投诉,因此有时会误判打压正常催收行为。”章峰说。

声音

建立小额信贷催收体系

面对“反催收”乱象愈演愈烈,监管应该如何治理?

王刚指出,国内债务催收行业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催收行业仍未有可供遵循的法律。因此,监管部门应规范债务催收行业,制定规章制度,具体规定催收人员的业务范围、从业资格、行为准则,为行业秩序奠定基础。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还需平衡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

多家消费金融公司负责人现场呼吁,应该针对线上小额信贷业务的催收业务给予更加完善的支持。盛银消费金融总经理王剑称,线上小额贷款用户遍布全国各地,现有法律体系难以支撑催收。“我们99.99%的业务单笔低于2万元。”章峰说,应该建立支持线上小额分散贷款催收的体系。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