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航:延 安 笔 记——在“学什么”中寻找精神密码

2020-07-03 09:56:04 来源:中国广东省委党校

打印 放大 缩小

“笔记”絮语

本文作者李宜航是广东省委党校2014年第一期市厅级干部学习班学员,现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羊城晚报社副社长。作者到党校学习后不久,受组织委派,去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参加第3期年轻干部党性教育专题研修班培训。新书《延安笔记  寻找精神密码》是作者培训后写下的学习思考与体会。以“学什么”的倾听者视角,以生动的课堂体验式和调研案例得到的启思,在触动内心灵魂的精神洗礼中,在令人信服的信仰细节中寻找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这本有温度的书,其独特的笔记文风,成为该校开办以来第一本由学员边学习边写作同步完成的著作,在学院教职员工中引起很大反响。目前该书已被延安干部学院图书馆收藏,并出于“学什么”的学风考虑,配备在每个学员的房间。现摘编新书的部分内容,为党校的干部培训教育和倡导平实学风提供参考。

(--《教研信息》编辑部)

开班式

2015-5-14 上午 晴

今天上午,第3期年轻干部党性教育专题研修班开班啦。

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走上讲台。温文儒雅,娓娓而谈,聚焦“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

为什么要到延安来?他的阐释是: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有一种精神——伟大的延安精神;有一种主义——延安窑洞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一种形象——“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干部形象;有一种力量——创办30多所干部院校,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不怕牺牲的革命志士……这里是“红色磁场”。

到延安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他认为,党中央在延安13年,留下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延安干部学院有地缘优势,可以让学员“在感悟历史进程中坚定道路自信,在学习马列著作中坚定理论自信,在继承执政经验中坚定制度自信”……这里是“红色熔炉”。

到底如何传承延安精神?他谈道:延安精神是贯穿于党的理论与思想中的精神气质,是内化在党的传统和作风中的活的灵魂。要传承、弘扬,就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地抓好作风建设。学员要努力作表率……这里有“红色基因”。

掌声,点赞,给陈院长。

此时,我想起习近平同志2009年视察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时的一段讲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伟大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一部教育培训的永久教材。用好这笔财富、用活这部教材,是党中央创办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重要目的。一下子,醍醐灌顶:这就是“让历史告诉现在,让历史启迪未来”吧。

是的,云水迢迢,我们千里奔延安,为了什么?为了寻根——周恩来曾动情地说道,“是延安人民用小米哺育了我们,没有延安就没有新中国”;为了固本——吴晗先生说:我们的历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为了培元——歌德讲: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关于历史,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

好!好好翻开延安这一页,驽马十驾,磨砻浸灌。

现场教学·宝塔山

2015-5-15 上午 晴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是的,我们来啦。晨曦微露,雾气未收,我们已带着“小蜜蜂”耳机上路。

在宝塔山,我们排成四行,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熟悉的内容,特殊的地点,油然的自豪与庄严。远眺,有窑洞隐约,有延河奔流,有新城锦绣……伟乎壮哉!

想起胡适曾说过,大学毕业后最容易堕落的约有两类: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追求。重温,是一种点燃、唤醒和升华,是回到信仰本身——信仰是唯一不靠面包而存在的指引人奋然前行的力量。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我们凝神屏息,听老师讲那“靠小米加步枪得天下”的故事——

时光未远。“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所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想一想,那红旗漫卷西北,那红星照耀中国,画面太美不敢直视。

大道可期。面对黄炎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之问,毛泽东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言犹在耳。毛泽东为“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

所谓现场教学,就是以参观革命旧址、了解革命史实、缅怀先辈业绩为主要内容,以旧址为全新课堂,以史实为生动教材,“活化历史,让历史说话,不再填鸭”。这是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的创新,颇受好评。

我想,今天的现场教学,大家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一定已经被深深打动。这不,同学们在回来的路上已经纷纷打开了话匣子,论议风生,娓娓不怠。我的脑海也已经奔涌起贺敬之的诗篇: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这种情感,不是简单的“过去的才是最美的时代”,不是梦幻似的“仍然拥有的仿佛从眼前远遁,已经逝去的又变得栩栩如生”,而是理性的致敬,向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思想。

老百姓为什么会骂我们

2015-5-15 下午 晴

下午自学。

推开窗,清风徐来,绿树婆娑,远山也如黛……一本《毛泽东在延安》(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出版)就这样和我促膝交谈。

这本书视角别具——只截取1936-1948年这一段;坐标清晰——毛泽东在延安;内容聚焦——窑洞里的智慧。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让如今的读者,穿过历史的云烟,从延安红色的底色中,感受到当今的中国与昔日的延安一脉相承,进而从红色智慧中汲取营养,再出发。

书中讲了这么几件史实,读后久久不能平静——

一件是1941年6月3日,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议,天降大雨,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在会场被雷电击死。事后,一个农民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保安部门听闻后极为震怒,要把此事当作反革命事件来追查。毛泽东知道后,立即制止:“你们倒是应该调查老百姓为什么会骂我们。”调查的结果是,由于边区军政人员太多,征收的公粮太多,老百姓负担过重,群众中产生了不满情绪。此事触动毛泽东开始反思政策,也正是发动轰轰烈烈大生产运动的诱因。再看看当下,多少官员听不得一点不同意见,更不消说咒骂了,动不动就扣帽子,因言治罪,哪里还有一点共产党人的影子?

一件是在延安时期,每逢文艺演出,毛泽东总是不忘派人请周围的群众一起来看。他察觉机关的人来得早,坐在了前边,便对机关人员说,老乡们收工晚,路又远,看戏的机会少,我们应该让他们到前边坐。此后每逢演出,大家就请老乡们坐在前面,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制度”。“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如此心中时刻装着百姓,百姓怎会不心心相印?!反观如今的一些干部,不仅不为民着想,反倒与民争利,百姓怎能不怨声载道?!习近平总书记曾给市、县委书记们念过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金声掷地,真应该被每一个共产党员牢记。

还有一件是毛泽东的烟草情结。毛泽东一生“烟不释手”,许多重大决策都是在烟雾弥漫中完成的。美国作家R·特里尔曾写道:毛泽东至少有60年的抽烟历史,可能任何国家的政治领导人抽的烟都不如他抽掉的卷烟多。只有一次,毛泽东控制住了烟瘾,那是为了人民的最高利益——1945年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时,因为蒋不抽烟,毛泽东始终未吸一支烟。蒋介石见状非常吃惊,对秘书陈布雷说:毛泽东实在不可轻视。

延安,在祖国的西北一隅,硬是托起了中国革命上升的弧线,长出了“为人民奋斗”的脊梁。而毛泽东在此生发出的红色智慧,也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值得更多的党员干部来溯源寻根,醒脑补钙,“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大 课

2015-6-11 上午 晴

今天是大课,三个班一起上。

早早赶到大教室。忽然看到老同事傅汉荣发的微信:如果赏我一段生命,我会简单装束,伏在阳光下,袒露的不仅是身体,还有我的魂灵。我可能不会说出我心中的一切所想,但我必定会思考我所说的一切——马尔克斯。

心有所感。马尔克斯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代表作《百年孤独》曾风靡全球。他的那句“我会少睡觉,多思考。因为我知道,每当我们闭上一分钟眼睛,我们也就同时失去了60秒”,也曾被我当作座右铭,鼓舞了我很多年。

上课,思绪被拉回课堂。戴焰军教授走上了讲坛,他是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党建理论的权威。

戴焰军教授讲的是《关于加强党性教育的几个问题》,分为三个部分——

一、加强党性教育的必要性。(一)强调党性教育是优良传统。这是由党员成分的复杂性、革命道路的复杂性、革命任务的艰巨性决定的。(二)党性是党的作风的根基。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三)党性教育是新条件下斗争的要求。我们面临着各种思想文化观念侵袭的可能性,以及各种新的考验、挑战、危险。(四)党性教育是新的任务要求。“四个全面”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党员素质、党组织建设、党整体战斗力的全面要求。(五)党性教育是党员成长的基础教育。党性观念是组织观念、纪律观念、责任观念、全局观念、道德观念、群众观念等的总概括,是党员做到“三严三实”的思想基础,是党员在复杂环境下健康成长的内在保证。

二、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坚定信仰和理想信念。信仰和理想信念是党员个体工作的动力源,是党员在各种复杂局面下保持定力的基石。(二)加强党员个体道德教育。道德修养是一种人的内在自觉约束,是党员应对各种新考验的基本要求。(三)加强科学理论教育。理论清醒是行为正确的基础。(四)强化遵守党纪党规意识。严格党规党纪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并具有战斗力的基本条件,党员政治纪律观念是党员对组织忠诚度的体现。(五)努力培养敢于担当精神。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六)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质。清正廉沽是执政党党员掌权用权的基本要求。

三、党性教育的途径方法。(一)读书学习是重要途径。(二)向古今中外楷模学习。(三)注意虚心向群众学习。(四)在实践中学习修养。(五)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六)把重大理论问题解决好。

戴教授的讲课视野开阔,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比如讲到政治纪律观念是党员对组织忠诚度的体现时,他举了个例子:20世纪30年代肃反扩大化时,有人被冤枉,临刑前还请求“用刀,不要用枪”、“省下一颗子弹去打敌人”。耿耿忠心,铮铮铁骨,感天动地。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胡耀邦曾将南阳武侯祠的对联改为“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我觉得此联可作党员修身之明灯。

——原稿来源:《延安笔记  寻找精神密码》,李宜航著,羊城晚报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图文转自:《教研信息》2015年第11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