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口流入遭遇“成长的烦恼”:高端行业就业人口增长乏力
2018年末刚迈入千万人口大市门槛的西安,在2019年就遇上“成长的烦恼”。
2019年第一季度,西安GDP同比增长8.6%,上半年回落到7.0%,前三季度进一步回落到6.7%。尽管增速超越全国平均增速,但是与此前定下的2019年GDP增速7.8%左右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从2018年的人口数据看,西安一直大力发展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出现减少。此外,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也出现了就业人数减少的情况。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认为,部分“高精尖”行业的就业人口增长乏力,反映出这些行业在西安发展遇到一定瓶颈。与此同时,长期“虹吸”周边地区人口的西安,出现户籍人口增长明显快于常住人口的情况,加之陕西总体人口不超过4000万,依靠户籍放开吸收人口的“利好”如何更好地转化为城市发展动力是西安今后面临的课题。
陕西人口加速流向西安
在户籍政策放开两年之后,西安成功迈过千万人口大关,成为超大城市。2018年末,西安全市常住人口1000.37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38.70万人。
这些人口从哪里来?在西安常住人口大幅增长的背后,是对周边城市明显的人口虹吸效应。数据显示,除了榆林和安康之外,其他陕西省地级市都出现了常住人口减少现象。
其中,咸阳2018年常住人口为436.61万人,较前一年减少1.01万;宝鸡2018年常住人口为377.10万人,较前一年减少1万人;渭南2018年常住人口为532.77万人,较前一年减少5.52万人;延安2018年常住人口225.94万人,较前一年减少0.37万人;铜川2018年常住人口80.37万人,较前一年减少2.97万人;汉中2018年常住人口343.61万人,较前一年减少1.32万人;商洛常住人口238.02万人,较前一年减少0.11万人。
由于这些城市仍然保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因此上述城市的人口流出实际上要更多。
导致一个城市人口流出的重要原因就是周围(尤其是本省)是否有一个强中心城市,西安是毋庸置疑的陕西省“强中心”。2018年,西安实现GDP8349.86亿元,陕西全省GDP24438.32亿元,西安占陕西省GDP超过1/3。
从人均GDP来看,西安在陕西省排名第二位,为85114元。陕西省的所有城市人均GDP可以分为四个档次,渭南、安康、商洛和汉中在3万-4万多元,咸阳、宝鸡、延安为5万-6万多元,西安为85114元,榆林为112845元。
从人口流出的数量上看,人均GDP在陕西所有城市中最低的渭南, 2018年常住人口减量最大,为5.52万人。以煤炭资源丰富著名的榆林,人均GDP超过10万元,2018年常住人口仍然保持正增长,是排在西安之后,陕西省人口增速第二的城市。
当年经济的发展状况,也会非常明显地影响人口。以铜川为例,2018年GDP增速在所有陕西省城市中排名垫底,其2.97万常住人口的负增长,对比不过80余万总常住人口,人口流出率非常高。
和对本省非常明显的“虹吸”效应相比,西安对临近省区城市的“虹吸”效应不明显。甘肃的兰州市、天水市,宁夏的银川市,山西的运城市,河南的三门峡市和洛阳市都距离西安不远,但2018年常住人口仍保持正增长。
不同的地理条件、气候、生活习惯,以及户籍跨省区迁移对孩子上学的影响等,都可能成为人口跨省区流动的“拦路虎”。同时,这些城市也靠近其他“强中心”,或者本身就是周围的“强中心”。
比如,河南省会郑州2018年人均生产总值101349元,明显超出西安,洛阳人口流往郑州的概率更大。银川2018年人均GDP为84964元,和西安相近。兰州的2018年人均GDP为73042元,与西安差距不大。
数据显示,2018年,陕西省常住人口3864.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96万人。但若扣除西安2018年常住人口38.70万的增长,整个陕西省的常住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2018年,西安户籍人口986.87万人,较前一年增长超过80万,这一增长数量远远超过常住人口增长。西安此前提出,以更好的环境、政策、举措引才聚才,2019年内再落户各类人才40万人以上。但是,一方面陕西省人口总量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数量已经接近,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快速增长能持续到何时,仍然有待观察。
高精尖行业人口增长乏力
从社会就业人数来看,在户籍政策的推动下,西安数年来一直平稳保持在530万左右的社会就业人数有明显增长,2018年达到621.22万人,较前一年增长25.01万人。但2018年数据较户籍放开的第一年,也就是2017年有明显减缓,2017年西安社会就业人数为596.21万人,较前一年大幅增长57.03万人。
增长的就业人数,流向了哪些行业?
西安是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2018年,西安第一产业增加值258.82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925.61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5165.43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构成为3.1:35.0:61.9。
从就业人口上看,2018年西安的农林牧渔业吸纳的就业人口为101.25万人,但基本全部集中于乡村,且人数持续减少。第二产业的代表行业制造业,2018年就业人口为83.41万人,较2017年增长8.8万。
第三产业成为西安吸纳就业人口的最重要一环。由于整个陕西省只有西安一个强中心,西安在消费上的吸引力非常突出,2018年西安批发和零售业吸纳99.95万就业人口,较2017年增长6.25万人。批发零售业的发达,又与西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发展相辅相成,2018年西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吸纳37.29万就业人口,较前一年增长3.19万。
在服务业中,这两个行业的增速也位居前列。2018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42.06亿元,比上年增长7.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57.49亿元,增长6.3%。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2018年住宿和餐饮业吸纳了49.56万人口,较2017年增长5.11万人。2018年,西安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04.85亿元,增长5.8%。
根据西安2018年的规划,要着力打造“3+1”万亿级大产业,即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新能源汽车和航空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以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为主的商贸物流业,以及万亿级文化旅游大产业。
从就业人口看,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旅游大产业的发展较为红火,吸纳人口不断提高。
然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就业人口却明显流出。2018年,西安这一行业的就业人口为15.21万人,较2017年大幅减少4.08万人。此外,西安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就业人口也出现负增长,从2017年的17.94万就业人数,下降到2018年的16.74万,减少1.2万人。
另一个出现就业人口下降的是金融业,2018年西安金融业就业人口从2017年的11.46万人下降到11.24万人,减少0.22万人。金融业还出现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者平均工资的下降,2017年金融业平均工资为114884元,2018年下降到108643元,减少6241元。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西安就业中的明星行业,是仅有的三个年平均工资超过10万元的行业。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最高,为150081元;金融业排名第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排名第三,为103604元。
为什么西安高收入行业全部出现从业人员减少现象?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认为,首先是部分行业发展遇到瓶颈。在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方面,金融业比上年增长-50.3%,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比上年增长-12.1%。
其次,西安大多数行业的收入并没有明显超越其他的强中心城市。比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兰州收入超过西安。
最后,一些行业的人才争夺非常激烈,在这些行业上,西安的竞争对手并非仅仅是周边城市,还包括一线和其他强二线城市。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例,2017年,深圳这一行业的年平均工资达到187529元,明显超越西安。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认为,很多流动性较强的行业,西安如果单纯从收入上与一线城市竞争并无优势。但是,西安具备非常好的教育资源,2018年全市普通高校63所,毕业生27.26万人。
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2018届毕业生共计7483人,其中本科生3736人,硕士研究生2964人,博士研究生783人。其中,18.82%的本科生和27%的硕士生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
留住本地的大批毕业生,是西安引才的第一要务。但是,除了要给予户口和高薪之外,西安还需要在更多方面下功夫,从2017年教育行业的平均收入看,西安远远低于深圳,甚至明显低于兰州。而在大量人口涌入之时,2018年,西安的教师数量也出现明显提高,反映到收入上是教育行业的薪酬出现明显提升。